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,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,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。2020年12月31日,為繼續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切實推動鋼鐵工業由大到強轉變,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編制了《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,并就增強行業創新能力、嚴禁新增鋼鐵產能、優化調整產業布局、加快推進兼并重組、有序引導短流程煉鋼、深入推進綠色低碳、大力發展智能制、大幅提升質量效益、提高資源保障能力、深化改革開放合作、維護公平市場秩序、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等主要任務,公開征求社會各
為落實今年“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”重點任務,近期多部委密集發聲,在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,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,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方面作出部署。
“明年中國經濟恢復速度會進一步加快,必然帶動煤炭消費有一輪新的需求,所以明年煤炭供需總體應該是緊平衡狀態。”在近日召開的2021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新聞通報會上,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張宏表示,要做好煤炭供應保障的工作,就要延續“十三五”的節奏,深化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要的發展思路。針對此,張宏提出“五化”,即智能化、專業化、定制化、集群化及綠色化。
12月25日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,《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意見》已發布,標志著我省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工作啟動。
12月21-23日,“2020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”在山東淄博召開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在參加主論壇發言時表示,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全球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結構正發生調整,機遇與挑戰并存。傳統制造業在應急保障、產業鏈協同、生產管理等方面顯現出不足,將促進以創新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發展、傳統制造模式迭代升級、推動制造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。
根據國際能源機構(IEA)的最新報告,在今年由于Covid-19造成全球重大經濟危機之后,預計2021年的全球經濟將開始復蘇,同時隨著短暫的煤炭需求反彈。
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,日前,省生態環境廳、省發展改革委、省工信廳、省財政廳、省能源局聯合發布通知,決定從2021年1月10日起對全省鋼鐵行業實施試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,規定對未按要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省內鋼鐵企業,其生產用網購電量實行用電加價政策,直至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并通過評估監測后停止加價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開局之年,宏觀經濟總體向好,煤炭生產和消費量將穩中有增。煤炭運輸作為我國穩定煤炭供應的重要環節,國家鐵路集團貨運部主任莊河分析認為,煤炭產銷運格局將進一步發生變化,煤炭生產向主產區集中,煤炭運輸向鐵路運輸集中的趨勢將更加明顯。
又一起煤礦安全事故以令人痛心的結果引發關注。12月5日23時許,重慶永川吊水洞煤礦事故搜救工作結束,事故中1人獲救,23人遇難。12月6日上午,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、應急管理部召開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緊急視頻會議,會議指出,全國安全生產較大事故自4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上升,并強調要堅決采取果斷措施,有力有效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。據了解,我國將開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,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,專家認為,這將有利于消除事故隱患,但要同時做好煤礦關停整合工作。
山西省“十三五”期間積極化解煤炭過剩產能,前四年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1586萬噸/年,提前一年超額完成“十三五”去產能目標任務,退出總量居全國第一,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督查通報激勵。
隨著消費和制造業的復蘇回暖,我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。目前制造業企業招工難問題已經顯現,缺工現象不僅出現在珠三角、長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,在中西部地區也會出現。一方面,制造業的產能尚處于擴張狀態,需要大量一線工人,而智能制造升級的漸進性,為用工轉型提供充分空間;另一方面,勞動力供給減少,也加劇了市場的缺工狀態。
當前我國煤炭產業產能過剩和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,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。數字化有利于推進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提升煤炭產業一體化管控能力,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。“十四五”時期,煤炭產業應認真貫徹中央及國資委政策要求,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盡早布局開發新興產業,完善一體化經營模式,提升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。